解決方案
SOLUTIONS
火龍果病蟲害發生規律及特點!
火龍果耐旱、耐貧瘠、病蟲害少,栽培粗放易管理,經濟效益高,全國種植面積約4.2萬公頃,主要分布在廣西、廣東、云南、貴州、福建、海南等省份。
火龍果主要病害:潰瘍病、炭疽病、軟腐病、莖枯病、瘡痂病、枯萎病、莖斑病、煤煙病等
火龍果主要蟲害:螨蟲(紅黃蜘蛛)、黑刺粉虱、堆蠟粉蚧、尺蠖類害蟲、刺蛾類害蟲等
火龍果病害高清圖譜
一、火龍果潰瘍病
發病初期莖上出現圓形凹陷褪綠病斑,病斑逐漸變成橘黃色,嚴重時整條肉質莖上密密麻麻布滿了病斑,枝條腐爛。
高溫干旱時受侵染部位呈灰白色突起,形成潰瘍斑,其上產生黑色分生孢子器,病斑直徑可擴展到0.5cm,導致肉質莖軟腐。
果實受侵染,發病初期,幼果的鱗片和果實表面出現圓形凹陷褪綠病斑,病斑逐漸變成橘黃色。
如遇雨水較大時,病害蔓延迅速,果頂蓋口附近變褐變黑,病斑上布滿黑褐色顆粒狀物;若天氣干旱少雨,隨著果實成熟黃色病斑突起,呈灰白色,形成潰瘍斑。
發病規律:火龍果潰瘍病在高溫高濕環境中易暴發,并且火龍果潰瘍病不是細菌性病害,是真菌性病害!是由新暗色柱節孢菌引起的一種真菌性病害!
火龍果潰瘍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,溫度高,雨水多,濕度大時發病嚴重,蔓延迅速。臺風雨天氣更容易發病。在嫩莖抽生期、花蕾幼小期和幼果生長期是噴藥防治的時期,一定不能錯過。
二、火龍果炭疽病
炭疽病發生于莖部表面,初期感染時,產生大量紅色病斑,形成莖組織病變;中后期病斑逐步擴大,直至相互愈合連成一片,顏色開始變成白色或黃色,表皮組織松弛,病斑組織進一步發生變化,出現黑色細點,在莖表皮形成突起。
果實前期不會被感染,待果實成熟并轉色后,才會被病菌侵染。感染的果實呈現水浸狀及凹陷畸形,病斑最后呈現出淡褐色,病斑不久后擴大,相互鏈接愈合。
發病規律:早春和初夏多雨,溫暖、多云、多霧、高濕、陰雨連綿、天氣悶熱時有利于發病。種植在低洼積水,田間郁閉濕度,修剪粗糙、留枝過密及樹勢衰弱和偏施氮肥,或管理農家肥不充分腐熟,會增加發病率。
三、火龍果軟腐病
病斑初期呈浸潤狀半透明,后期病部組織出現軟腐狀。潮濕情況下,病部流出黃色菌膿,發出腥臭,并且蔓延至整個莖節,最后只剩莖中心的木質部。
此病多發生在植株中上部的嫩節,由傷口侵染引起,與蟲咬和其它創傷有關;對植株的危害嚴重,常造成發病節腐爛甚至向下和向上蔓延至其它莖節。如果苗期管理不善,田間土壤濕度過大,會普遍發病。
發病規律:連續陰雨,濕度大,土壤水分過多,溫度過低不利傷口的愈合、害蟲多同樣利于發病,一般從10月就開始發病,1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發病盛期,至第2年4月份氣溫回升時病情減輕。該病具有發病急、蔓延快、危害大的特點。
四、火龍果莖枯病
莖枯病發生部位主要是火龍果的肉質莖,且多發生于中下部莖節。最初形成針刺狀乳白色針尖大小的小斑點,病斑逐漸退綠變為中間色澤較淺,周邊褐色、紅褐色大病斑,最后病斑干枯變為灰褐色或灰白色,中間部位稍凹陷,病斑上密生針尖大小的小黑點,小黑點散生或呈不規則的輪紋狀排列。
發病規律: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病害發生,一般3月下旬開始發病,此期病害病情發展緩慢。從4月上旬開始,病害開始加重。5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發病盛期,此時正值火龍果開花期,由于氣溫升高,加上雨季來臨,給病害發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,使病害在田間迅速蔓延造成病害大發生。
五、火龍果瘡痂病
病多發于較老節的兩棱之間,幼嫩莖節不會發病,植株病發率達60%以上。病莖外面呈現不規則磚赤色壞死斑或鐵銹壞死斑,略突起。病斑早期直徑0.2cm,后期病斑成片發展形發展2-15cm、寬2-5cm的大型病斑,外面滑膩,嚴重的時候會損害到肉質莖,影響植株正常生長。
發病規律:春梢及晚秋梢抽吐期陰雨潮濕天氣氣溫在15℃以上時,陰雨連綿、早晨霧重時此病流行。
六、火龍果枯萎病
病株生長緩慢,株莖節失水退綠變黃萎蔫,隨后逐漸干枯,前期白天萎焉夜間恢復,病部形成褐色長條形病斑,??v裂,分泌黃色膠狀物,潮濕時病斑上可分生粉紅色霉。
后期植株早晚不能恢復并很快整株枯死;枯萎病癥狀最早出現在植株中上部的分枝節上,起初是莖節的頂部發病,然后向下擴展。病株易拔起,根部腐朽呈麻絲狀。
發病規律:地溫20℃左右開始出現癥狀,地溫上升到25~28℃出現發病高峰,夏季大雨或暴雨后,地溫下降易發病。地勢低洼、土壤粘重、偏堿、排水不良或偏施、過施氮肥或施用了未充分腐熟帶菌的有機肥發病重。
七、火龍果煤煙病
發病初期枝條、刺座產生小霉斑,暗褐色,隨病情發展黑霉布滿枝條,似覆蓋一層煤煙灰。果實受害,鱗片尖、果面有一層黑霉覆蓋,影響光合作用。高溫多濕、通風不良、管理粗放、蔭蔽潮濕以及蚜蟲、介殼蟲等分泌蜜露的害蟲多發時,易發病。
火龍果蟲害高清圖譜
一、螨蟲
在火龍果園中主要危害火龍果植株新梢,有絲狀體。雌成螨深紅色,橢圓形。越冬卵紅色,非越冬卵淡黃色較少。越冬代幼螨紅色,非越冬代幼螨黃色。越冬代若螨紅色,非越冬代若螨黃色,體兩側有黑斑,危害后,火龍果生長緩慢、根系腐爛等現象。
發生規律:一般開春氣溫回升后,越冬雌成螨開始活動危害,5月中旬達到盛發期,7-8月是全年發生的高峰期。
二、火龍果黑刺粉虱
若蟲寄生在火龍果背背光處刺吸汁液,并誘發嚴重的煙煤病。病蟲交加,養分喪失,光合作用受阻,樹勢衰弱,芽葉稀瘦,以致枝葉枯竭,嚴重發生時甚至引起枯枝死樹。
黑刺粉虱通過吸食汁液對火龍果進行為害,枝條、果實均可受害,排泄物還可誘發煤煙病,影響作物光合作用,影響樹勢生長發育及果實品質。
發生規律:各代十二齡幼蟲盛發期為5月-11月下旬,成蟲多在早晨露水未干時羽化,嚴重時排泄物增多,致使煤煙病嚴重。
三、堆蠟粉蚧
該蟲主要危害新梢,附著于莖棱邊緣,光照不足或照不到的蔓莖常發生,以啄狀口吻插入莖肉吸收營養。
雌成蟲體近扁球狀,紫黑色,體背被較厚蠟粉,體長約2.5mm,卵囊蠟質綿團狀,白中稍微黃;若蟲體形與雌成蟲相似,紫色,初孵時體表無蠟粉,固定取食后,開始分泌白色粉狀物覆蓋在體背與周緣。
四、尺蠖類害蟲
尺蠖類害蟲主要有毒尺蠖、綠額翠蠖。危害火龍果新梢。成蟲體長約11mm,翅展約25mm。體翅灰白,翅面散生茶褐至黑褐色鱗粉。成熟幼蟲體長26-30mm,黃褐、灰褐至儲褐色。
五、刺蛾類害蟲
危害植株嫩莖莖尖的刺蛾類害蟲主要有兩線刺蛾、黃刺蛾和青刺蛾,主要危害植株嫩莖。此類害蟲的成蟲長10-20mm,幼蟲長21-31mm,體背兩側橫向生刺4個,上生刺毛,各種蟲體顏色不同,有的斑點紅色或黑色,每年各發生2-3代。